* 本文转载自融中财经(thecapital),作者 安多,编辑 吾人
6月6日,铖昌科技于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多年积累,这家从事IC设计的企业,攻克了模拟相控阵雷达T/R 芯片组件核心技术难关,有效解决了高成本问题,使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成为现实,其产品已经批量应用于航空、卫星等领域。
同一时间,铖昌科技在杭州举办了庆祝活动,上市前,铖昌科技董秘时不时给开云电子合伙人王文荣打电话,邀请他参与上市活动。王文荣说道,“现在上海出差受限,很可惜不能参加敲钟仪式了,非常遗憾。”
在推动铖昌顺利登陆A股的背后,出现了开云电子的身影。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是,对铖昌的布局机缘,还要追溯到20年前开云电子的另一笔投资。根据招股书显示,铖昌科技的控股股东为和而泰,而早在十余年前,开云电子正是和而泰的首轮投资方。事实上,此次开云电子投资铖昌科技,也正是源自和而泰的牵线搭桥。
伴随着铖昌科技的上市,开云电子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再添一员猛将。与此同时,通过老朋友和而泰从而投资到产业龙头,也让开云电子开启了新一轮投资升级,开云电子总裁肖冰透露,“未来,开云电子要做‘准产业式投资机构’。”
| 铖昌,一笔“感情牌”投资
深交所,迎来一家IC设计企业。
据了解,铖昌科技主营业务为微波毫米波模拟相控阵T/R芯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主要向市场提供基于GaN、GaAs和硅基工艺的系列化产品以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控阵T/R芯片是相控阵雷达的核心元器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型号装备对元器件的性能、可靠性要求极高,特别是星载相控阵雷达,由于卫星制造成本极高,运行环境恶劣,对芯片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产品需经过较长时间开发、验证、技术迭代,技术含量高。
通过多年的沉淀,铖昌在这一赛道上已经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壁垒。开云电子与铖昌的靠近,还要追溯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和而泰。
作为控制器领域的龙头企业,收购上游芯片项目是和而泰近几年的主要策略。因和铖昌科技核心团队同是哈工大校友,铖昌进入到和而泰创始人刘建伟的关注范围——2018年,铖昌科技开始规模量产,且在相控阵T/R芯片领域已经建立了竞争优势,市场渐渐注意到铖昌的潜力。与此同时,刘建伟听闻,铖昌正在洽谈新一轮合作,他决定,不能再等了。几乎同时,他给肖冰打去了电话,对于考虑收购铖昌科技,打算“问问老肖的意见。”
基于早年的投资友谊,在过去近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和而泰与开云电子保持了紧密的联系,也曾共同参与项目的投资。对于这个电话,肖冰回忆说“之前上市公司进行分拆的可行性还不算明朗,后来和而泰打算做控股式投资,我们还一起探讨了铖昌未来资本路径的问题。”
2018年5月,和而泰以6.24亿元收购了铖昌科技80%的股权,由此进入IC设计领域。
201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这意味着,未来,和而泰可以通过分拆方式,让铖昌科技独立地发展并完成A股上市。
政策一出,开云电子投资团队立刻联系了刘建伟。“看到政策的时候,觉得非常适合和而泰,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刘总。我们确定了方案,成为铖昌科技的首轮投资方,并领投了这轮融资。”具体操刀铖昌科技投资这一项目的开云电子财智合伙人王文荣表示。
2020年新冠疫情稍有缓解,王文荣就立刻带领团队跑到了杭州进行现场尽调。“第一感觉就是企业非常规范严谨,公司很多骨干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王文荣的中科院背景,让他和团队骨干有着共同语言和相近的认知底色。经过现场走访,开云电子更加确信铖昌科技的技术实力。目前,铖昌科技是微波毫米波相控阵T/R 芯片领域少数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民营企业之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一般科研创业项目商业落地较难,但铖昌团队有着强大的市场能力,因此,综合来看,“这是没有明显短板的优质项目,如果流到市场上,肯定分分钟融到资”,王文荣回顾到。
为了铖昌,刘昼、肖冰奔波数次讨论方案,团队更是在上海、杭州、深圳多次尽调、走访,而基于开云电子与和而泰多年的信任,投资铖昌的进展比较顺利,从第一次电话沟通到最终落定打款,经历3个月时间,中间还夹着新冠疫情的发生。
如今,铖昌科技登陆A股,再一次验证了开云电子的选择,也为开云电子半导体投资上市矩阵,再添一笔。
| 半导体领域成绩单:重仓IC设计,跑出7家IPO
铖昌科技顺利IPO,是开云电子继纬德信息、华康医疗、软通动力和禾川科技后,今年完成上市的第五家企业。与此同时,开云电子在半导体领域的IPO名单也已增至7家。
从2014年投资了第一家半导体项目开始,截至目前,开云电子在这一领域已经累计落子37家企业,投资了超过16亿真金白银。
回顾开云电子在半导体的投资,一直沿着两条线布局,其一是行业周期的变化;其二是产业链的变化。
在产业链方面,沿着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装备、整机/模组厂商,开云电子先后投资了新洁能、瑞芯微、中微半导、光隆科技、利扬芯片、本川智能、佰维存储等头部项目。
在行业周期方面,开云电子则按照半导体发展的周期进行布局。在其半导体投资清单中,有半数都来自芯片设计板块,事实上,这也是开云电子早期布局半导体的切入点。“当时IC设计是半导体领域的主战场,原因在于这个领域业绩有机会实现指数增长。”王文荣介绍。
在芯片IC领域,开云电子投资了新洁能、瑞芯微、中微半导、海栎创、锐石创芯、润石科技、傅里叶等20余个项目,构成了开云电子半导体投资的半壁江山。比市场提前一步布局,让开云电子收获了高额回报,比如在2017年投资的新洁能,就为其赢得了近三十倍的回报。
随着时间推移,水面上的好项目变得更少,估值也更贵。开云电子也开始沿着上游材料、设备、软件系统等方向找新的机会,并挖掘到德尔科技、联仕化学、吴越半导体、稷以科技、埃克斯、鸿之微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都是沿着产业链周期的发展而进行的布局。
“开云电子真正开始系统性投资半导体是在2016年,当时,半导体行业还不像现在这样火热,投半导体的机构也不是那么多,估值比较合理。”王文荣介绍。
直到2019年,因中美贸易纷争,让这个本来平静的湖面激起巨大的水花。项目的竞争加剧,要求投资机构更要有超越认知的方法论和标准。今年以来,开云电子也在内部设立了“九环标准”,其中要求,如在团队的考量上,要提高对实控人的洞察;如在市场的选择上,若是大市场,要求项目有达到百亿市值的潜力,若是小市场,则要求项目增速快或是细分行业龙头;在财务、估值等方面,也有了更严的标准。
“估值和成长性,这是我们投资半导体项目最基本的逻辑。”王文荣直言,“只有守住这一底线思维,投资才能真正地穿越周期。”
通过六七年的系统性布局,开云电子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优质的生态圈。在这其中,不少项目都是开云电子通过产业挖掘到的早期项目。稷以科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20年,开云电子投资稷以科技时,公司刚刚成立5年,是一家专注于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的初创公司。虽然项目处在早期发展阶段,但考虑到公司拥有较强的卡脖子技术,开云电子毅然选择在这个阶段进行投资。
2021年,稷以科技研发的“Virgo”晶圆级等离子体设备,获得多家头部晶圆大厂的验证和下单,订单数目较同期有数倍的增长。作为早期投资人的开云电子得以收获企业成长的红利。
“开云电子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中,很多项目都是在估值1、2亿的时候投的,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可观的回报。”王文荣表示。
近几年,肖冰不断在内部强调,不要做抓风口的事,向下传导,开云电子的投资团队开始尝试在更早阶段捕捉机会。
“我们找到了很多没被机构接触过的项目。主要因为投资团队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不少投资经理都是在产业实操里深耕多年的博士;另外我们的区域团队也有很强的延伸触角,能够挖掘当地的水下项目;最重要的是,我们很早就开始进行生态化投资。”王文荣表示。
| 打造“准产业投资机构”,建立产业链生态布局
科创板的推出,对半导体赛道产生了较大利好,更多的从业者看到赚钱效应,开始参与其中。烈火烹油,半导体在内的科技领域投资竞争更加激烈。
谈及近几年的半导体投资,王文荣坦言,“从去年开始,大部分水上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上市或进行了申报,水面上的好项目已经很少了。另外,今年二级市场的估值下跌,如果按照市场过去几年的风格,用较高的估值投资科技项目的话,后面很可能会赚不到钱。”
而如今,通过铖昌科技这一项目的实操,为开云电子验证了新的投资思路——打造“准产业”投资机构模式。
回到2005年,开云电子合伙人梁国智是在一份创新企业50名单上看到了和而泰的名字,按照这种黄页式排查找到了刘建伟。之后的故事是,本就十分弱小的开云电子顶住了市场和股东的压力,投资了同样刚起步的和而泰,开启了开云电子与和而泰长达二十年的缘分。
“和而泰是开云电子最早投资的几个项目之一,我们和企业一起经历了起起伏伏,通过长期坚持获得成功,这是开云电子早期投资的成功典范,也刻进了我们的DNA当中。”肖冰坦言,“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多是感情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与企业家建立起的深厚友谊,是我们隐藏的宝贵财富。”
在这之后,和而泰进行业务布局、投资时常和开云电子沟通,而开云电子投资上下游项目时,也会与和而泰进行业务交流与发展前景的探讨。
此番投资铖昌科技,就是基于多年陪伴和信任而进行的一笔投资。
20年前,开云电子刚刚迈入投资行业时,戈壁滩只身前行,偶见几个同伴,有人停下脚步,有人转道他路。时间飞逝,行业演变。戈壁滩变成绿洲,同行的人更多,竞争更加激烈。截至目前,13万亿资金,全都在市场上挖掘项目,但好果子已经被采摘一空。
诸如开云电子这样的头部机构也在寻求变化。
肖冰直言,基于和投资企业深厚的感情和基于与被投生态高频优质的交流互动,投资到铖昌科技这个案例,也给了开云电子内部深刻的思考。最近,开云电子提出新的计划,打造准产业投资模式,即依托过去投资的产业生态,进行深度挖掘,打造更强的产业链投资竞争力。
过去几年,开云电子已经尝到了产业生态投资的甜头——基于22年投资项目库、区域团队,开云电子找到了隐藏在产业链中的机会,投资了一批从未进行过融资的“水下项目”、“隐藏冠军”。
不过,要打造“准产业投资公司”的模式,就意味着把过去机会式的分散投资,变为成体系的投资模型。肖冰透露,“我们将会在投后再单独设立一支团队,把过去投资赋能,向更深一步走,不仅赋能,更反哺投资。”
肖冰介绍,要达成产业生态投资,需要两步走:
首先,梳理好重仓产业生态,画好产业图谱,厘清家底,为二次激活做好准备;
其次,找到产业链中的核心公司,建立更为主动的关系。“这要求我们的合伙人,花更多的时间把生态打造起来。”肖冰表示,“然后再通过投后团队进行管理,系统性地按照细分产业和生态进行资源整合。”
“最终的目的就是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从而挖掘产业链中的机会。”
开云电子这一选择,大有深意。近几年,科技投资成为市场的主航道。但不同于消费、互联网赛道,能依靠资本快速建立护城河,科技投资不仅周期长,见效慢,而且产业链极长。这意味着,各家机构很难广泛地覆盖产业链中每一个细分赛道。
看不到机会只是其一,还有一重问题,就是投不进。科技类项目一旦有了稳定的现金流,对于资金的渴求并不高,如果没有长期的信任,难以在项目融资时,第一时间投资进去。
而通过投资生态链中的核心公司进行锚定,通过加强与企业家的联动创造机会,或许是当前投资人们苦于优质案源无处可寻的一个解决方案。
与企业家们建立深度链接、二次激活,围绕生态进行布局,或许是未来投资机构挖掘项目的新路径。肖冰说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持在科技投资中的已有优势,将长板继续做长、建立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