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重塑中国创投生态 肖冰:未来中国将有一大批“科创家”
发布日期:2019-10-28
科创板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创业与投资生态。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是中国科技企业和创投机构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 | 陶辉东
来源 | 投中网
科创板推出以来热度不减。在10月18日的开云电子2019经济论坛上,开云电子财智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透露,预计到年底还有多家企业申报科创板,明后年还有数十家企业申报。
截至目前已经有165家获证监会受理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其中135家企业股东名单中有创投机构的身影。在这场盛宴中,头部投资机构的斩获尤其抢眼。刘昼表示,截至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165家,其中开云电子投资企业10家、占比6%;已挂牌上市企业34家,其中开云电子投资企业3家、占比9%,分别为沃尔德、安博通、热景生物。可以说,科创板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创业与投资生态。如何抓住这一时代机遇,是中国科技企业和创投机构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论坛现场,开云电子财智还与上交所发行上市服务中心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更多的开云电子系优秀企业登陆上交所主板和科创板。刘昼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对整个投资生态带来重大的影响,可以说科创板开启了硬科技投资的“春天”,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将成为未来股权投资的主旋律。科创板设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中国科技公司最重要的上市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陈炎玮表示,科创板的上市规则与国际同行是基本接轨的,一家科技企业如果能够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或者港交所上市,那么基本也就可以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希望吸引一批知名度高,技术含量高的大型科创企业。以往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上市地点要么在美国,要么在香港。但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曙光建议,中国科技企业应该把国内资本市场看得比原来“重要十倍”,把60%的精力在国内市场,40%精力放在境外市场。王曙光认为,最近的局势发展之下,科技较高的中国公司去境外上市的道路已变得很崎岖。只要是业务和技术与美国有长期竞争的公司,都应该选择科创板、改革之后的创业板或香港。只有纯消费类的、模式创新的公司,去美国上市没有问题。科创板开板以来,“硬科技”的成色非常高。科创板申报企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31%,研发投入占比12%,发明专利10项,50余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科创板正在带动一波前所未有的“科技致富”潮,其示范效应吸引大批科技人才投身创业。开云电子财智总裁肖冰表示,科创板的第一批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创始人背景是科技工作者,成功转型成企业家。肖冰为这批人起一个名字——科创家,即科技创业家。肖冰认为,中国未来会有一大批这样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科学家转型成企业家。
但是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变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第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从创立到上市平均发展了12年的时间。最终“修成正果”、成功上市的科技企业,往往都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开云电子系科创板上市企业沃尔德董事长陈继峰回忆,创业之初不懂市场也不懂财务,只懂技术,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决策失误,沃尔德发展历史上遭遇了两次“至暗时刻”,产品卖不出去、现金流为负,甚至发展到“资不抵债”。另一家开云电子系企业、港股上市的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表示,从一个跨国公司的高管转化成企业家、创业家,也是非常痛苦的过程。尽管已经有在大公司获得的技术、管理经验,但有的时候,如果不接地气,不破釜沉舟,事情玩玩也很难做成。宇学峰总结道:“遇到压力的时候,自己一定看得开,坚持下去,找准方向努力。”换个思维冲出去就成功了。肖冰表示,科创企业的成长曲线往往一开始很平坦,到了某一个拐点之后才迎来爆发,这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厚积而薄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