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电子




  •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产业透视:网络巨擘砸重金 "个人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2014-06-03

    一方面,机器人制造领域的产业先锋加紧产学研合作以开辟产业蓝海 ,另一方面 ,谷歌等网络巨擘争相跨界使机器人行业囹圄加速化解 ,在531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一众专家认为机器人产业盛宴开席的脚步正在到来。

      业内认为今年中国将一跃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最大的市场 ,2014年也被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腾飞已基本成定局。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有中科院院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或沿袭数十年前电脑走向千家万户之路,借助网络和技术创新 ,个人机器人(PR)有望成为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小伙伴” 。

      多方介入热迎“机器人元年”

      微软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5月底横空出世,添加这个机器人的微信账号成为好友之后,便可以与其进行智能对话。之后尽管命运多舛 ,但“微软小冰”迅速成为搅热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的重要力量。记者从业内获悉,实际上早在2001年 ,中国就已经诞生了拥有人类智商的“小i机器人”。根据公开资料,其目前用户已经超过1亿,拥有100亿次以上的交互,覆盖100多个国家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

      目前,机器人产业可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微软小冰”所属的智能人机交互机器人只是服务机器人产业中占比极小的类别之一,服务机器人实际上在维护保养、修理 、运输 、清洗、保安 、救援、监护等领域均已有所应用。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 ,但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导游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华南理工大学研制的机器人护理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智能轮椅等都已经研发出来并部分得到商业化应用。

      以智能穿戴设备为例,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研究员一口气向记者展示了上百款最新机器人设计 。比如由深圳某公司专为ioses系统研发的配件产品BrainLink头箍,可以通过蓝牙无线链接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视等终端设备 ,即时了解到人的大脑状态是否专注 、紧张、放松或疲劳等,还可以通过脑电波采集技术,将人体的脑电波进行数据化转换 ,使使用者通过意念进行游戏控制 。

       再比如某公司推出的智能腰带 ,能够监测到用户的运动状态 ,如静坐、站立、跑步 、躺卧等 ,并根据不同情况 ,提示用户应当采取何种姿态 。“如果有人长期跷着二郎腿,或者坐得时间比较长时,智能腰带就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感知,并继而进行自动提醒。”吴新宇介绍。

      专家表示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国家已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 。在日本 、北美和欧洲,迄今已有7种类型计40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 。华创证券相关分析师表示,虽然服务机器人仍处于产业化前期 ,但是已有医疗机器人和功能简单的家庭服务机器人率先产业化 。

      相比服务机器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1世纪开始逐步兴起,从整个工业体系的应用来看 ,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成长期。

      浪莎集团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 ,公司日前引进了一款用于折叠长筒女丝袜的机器人。“女丝袜生产完毕后,需要通过试穿到假肢上检查是否存在露眼或脱丝。此前检测完毕后通常采用人工折叠,不仅成本高 ,而且难以保证一致性;通过工业机器人操作 ,不仅能够保证折叠得小巧 ,而且毫无痕迹。”

      “随着80后乃至90后逐步登上职场舞台,简单的重复性的低端劳动越来越不受欢迎,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可以对类似工伤等突发事故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德国3S软件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立新对记者分析表示,今后人类应该朝着更高端、更智慧的劳动迈进。

      除了服装制造 ,汽车工业更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加上汽车零部件 ,占到机器人装机总量的40%以上。公开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超过10万台,年度新增2万台,位居世界第二。由于中国有着全球最大劳动力市场,机器人替代空间巨大 ,受益于“汽车+电子”的双轮驱动,今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位次”有望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量将超过日本,达到3.2万台,占到世界总量的20% 。

      在首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不少专家都将2014年看作是“中国机器人元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与会专家分析说,未来3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至少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今年中国将一跃成为全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最大的市场。

       多重制约发展瓶颈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崛起的,并非只有机器人制造和应用类企业 ,互联网企业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脉力量 。

      谷歌最新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样品车已经让业内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巨头跨界的巨大能量 。在该样品车内 ,不再有方向盘 、油门、刹车和后视镜,而是通过车联网系统来接送乘客,用户坐在车上只需要按启动按钮,剩下的时间高枕无忧。

      与此同时 ,另一大互联网巨头亚马逊日前加紧了无人机的研制计划,目前已经测试到第五代和第六代,设计到第七代和第八代 ,试图解决送货问题。

      “谷歌此前从没有造过车,但是在无人驾驶方面却已经大幅度赶超了奔驰、丰田、通用等汽车巨头 ;亚马逊也大有追赶飞机制造厂商的架势,谁能保证其未来不会收购机场呢 ?”有业内专家对记者分析说,无人车和无人机都需要机器人自动操控系统,互联网巨擘不约而同地跨界行动,机器人越来越被这一众巨擘所看重 。

      谷歌于2013年密集收购了包括波士顿动力学工程公司Boston Dynamics、美国智能家居公司Nest和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9家机器人研发与制造企业。浙江大学教授朱世强对记者分析认为,谷歌收购这些机器人技术,用来补充其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搜索引擎 ,对其已有技术进行机器人化的改造。

      对于互联网巨头的“蚕食”,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院士表示,网络巨头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渗入,将使机器人整个产业链会发生巨大变化。“只要看看互联网对计算机产业的影响就可以知道,网络对计算机和机器人产业将起重要带动作用。”

       除了互联网巨头加紧“争夺地盘”,中国机器人产业本身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由于技术局限,中国不少产业仍然无法实现机器替代人工。

      某中央酒库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酒库存储量为1000万坛老酒,其中最长的要存放超过20年。由于消费等原因 ,酒库每年都会有300万坛左右进进出出,中间还需要倒库操作。“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操作,非常容易带来腰肌劳损等疾病,因此酒库薪水虽然高,但是很难招到人 。机器人替代成为最好的解决途径。”

      但前述人士介绍说,虽然酒坛倒库和码垛较为简单 ,然而每个酒坛形状不一 ,且泥封脆裂 ,需要小心轻放,目前机器人很难根据每个酒坛的“个性”进行搬运和倒库操作,再加上仓库容量有限,虽然有了机器人替代的基本想法 ,但是目前依然没有满意的方案 。

      申银万国相关分析师表示,通常合适机器人替代人的领域包括人力成本高、对精度要求高或者高危行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任何领域的应用中,国内机器人产业几乎全部由外资垄断 。比如 ,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其中本土品牌占比仅为4%,独资及合资品牌占比高达96%。海通证券相关分析师介绍,国内机器人主要由5家公司生产 ,但年产量均小于500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对记者表示 ,即便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其关键基础部件也主要依赖进口,这使我国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 ,缺乏竞争力。与国外产品相比,国产机器人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以及应用工业解决方案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距。

      “中国目前的发展路径或许更应该向经济型机器人转变。”有专家介绍说 ,中国很多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自动化设备主要解决用工难 、人力成本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关注投资回报周期。“如果购买ABB机器人 ,那就相当于‘大马拉小车’,其真正需要的 ,应该是类似于4轴等更简单、更易于操作的机器人。”

     “机器人急需做好‘成本加减法’。”赵杰分析说,从最近发生的马航失联和韩国沉船等事件来看,机器人产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少有待成熟的地方,在智能化、柔性化、安全性等领域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技术成熟化和低成本化需要同步进行。

      记者同时发现 ,一些具有较好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基础的企业纷纷转入机器人整机的生产 ,但难以形成工业机器人研制、生产、制造 、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中国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热衷于大而全,而发达国家比如德国,很多企业是小而精 ,哪怕只做机器人部件中的某个轴 ,也会做到占据整个行业市场的八成以上 ,形成隐形冠军。但中国却很难有类似的企业 ,非常可惜。”赵杰表示 。

      机器人企业中流行的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合作方式也存在问题。赵杰分析说 ,目前很多企业与高校为了某个项目才搞合作,项目完成后就完全分开,这不是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应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利益分配把各方融合在一起,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效仿PC 依托PR寻突围

      面临诸多掣肘因素  ,中国机器人产业突围的路径究竟何在?有专家向记者表示,效仿电脑普及之路,依托网络将机器人建成一个集大成的“智能终端”或是最佳路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分析说 ,从PC的发展之路来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小型化、个人化趋势,80年代之后由于苹果等公司的出现才使其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整体来看,PC普及大概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
      张钹将机器人看作互联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人们可以运用电脑进行网络购物,但是要将货物真正送到家门口 ,未来趋势应该是通过机器人得以成行。

      “如今的PC,已经渗入众多领域,进入千家万户。”张钹表示,网络的应用,可以使计算机从以计算为主的主机时代发展到个人PC,再到互联网PC;也可以使工业机器人逐步走向个人和家庭服务机器人 ,再继续向网络机器人迈进 。

      根据华创证券相关分析师介绍,现阶段机器人产业很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行业 ,正在处于重大变革期。参考工业计算机和PC市场容量的巨大差异,未来实现个人机器人(PR)之后,可能诞生一个千亿美元级别的全球机器人市场 。

      “只要发展到网络机器人阶段,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机器人设计之中,将给其下游应用带来不可限量的巨大市场 。”德国3S软件马立新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乐观表示,可以想象 ,未来每个人身边都将像养宠物一样有多个机器人陪伴 ,有做家政服务的,有帮你学习的,有陪你娱乐的……这个时间不会太遥远 ,甚至3-5年就有可能到来 。

      “谷歌连续收购机器人公司或将大大加速机器人普及的进程。一个具有如此强大技术实力的公司,通过收购切入机器人核心环节 ,今后必然会通过整合技术资源 、产业资源和市场资源,推出让大家想象不到的有趣机器人。其普及通道或许来自多个方面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个人智能助理等。”马立新表示 ,“这就好比当年的手机。但手机只能被动与人交流,不会思考,不会学习 ,不会发问 ,慢慢就无法满足个人对数字助理的需求了,这为机器人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

      多位机器人技术人员也表达了乐观看法。有人对记者分析说,“微软小冰”的爆红,实际上是大数据与社交所发生的一场化学反应 ,未来机器人产业很可能就是沿着这个脉络前进。“机器人技术将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的手机、90年代的互联网、21世纪的移动设备,经历一个技术融合的过程,未来机器人技术将在通信、感知 、处理、移动、意识、操作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其中 ,多行业技术对机器人的嵌入式应用将更加明显 ,机器人将借助网络成为一个‘集大成者’。比如,4G、WiFi等通信技术,导航、传感等感知技术都将应用到个体机器人之中,从而揭开一个数十倍扩张的市场容量 。”

    开云电子成立于2000年4月19日 ,总部位于深圳 ,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 。自成立以来 ,开云电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聚焦于信息技术 、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大消费和企业服务、文化传媒 、军工等领域 … [ +更多 ]
    微信公众号

    开云电子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Fortune Venture Capital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755-83515108

    邮箱 :fortune@ysjincai.com

    粤ICP备14030831号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