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云电子




  •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创业板之殇:为何美国市场成中国公司创业板
    发布日期:2011-08-03

          在美中国概念股一波又一波的破发和上市冲刺紧紧相随。

      截至5月中旬 ,今年已在美上市的12家中国公司有9家破发,占75%。5月4日上市的人人网尚且赶上了最后的艳阳,调高发行价区间,并豪取其上限,首日上涨29%。随后上市的网秦、世纪佳缘均遭遇了首日破发的命运。

      不过 ,中国公司冲刺美国资本市场的热情依旧高涨。5月18日晚 ,首家中国儿童游戏网站淘米网递交招股说明书;上周 ,盛大文学向SEC递交了上市申请 ,预备融资2亿美元。因股权诉讼导致IPO推迟的视频网站土豆网、视频下载网站迅雷以及开心网等也在发行队列中,此外 ,电商品牌网站凡客诚品预期将于今年完成发行 。

      据ChinaVenture统计,自搜房网在2010年9月上市至今,共38家中国企业赴美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总规模达45.57亿美元 。

      “美国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创业板,而中国的创业板名不符实,甚至被称做垃圾板。”不止一位投资界人士持此看法。

      “吸引上市资源要靠市场进一步改革而非行政设障 。A股市场目前高达59倍的首发市盈率,形成基础仍是行政审批 。要提高对优秀公司的吸引力,还是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一位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表示。

      泡沫之辨

      中国概念股是否已经在泡沫破裂的边缘?

      人人网已然成为此波中国概念股走势的分水岭。人人网上市前一度调高了发行价。但在5月4日上市后第二天,人人网股价跳水 ,虽然启动了绿鞋机制,依然在一周后破发。

      其后网秦、世纪佳缘等上市后都首日破发 ,网秦以发行价上限发行 ,目前的股价已腰斩。世纪佳缘取发行价中间值发行 ,平开后不久便破发 。随后上市的凤凰新媒体则将定价区间12-14美元调低发行价至11美元,走势比较平稳,但也曾跌破发行价 。

      至此 ,外界议论纷纷,中国概念股是否已经在泡沫破裂的边缘?

      2009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刺激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充裕的资金推高了美国的资本市场 。自去年11月开始 ,美国投资者的兴趣转向了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新兴市场,开始看好中国公司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2009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3.38亿,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而Google被迫退出中国虽然恶劣 ,但成就了百度不可睥睨的市场地位 。这使美国投资者意识到,要分享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成长 ,还是要投资中国本土的企业 。

      本轮在美国IPO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以开拓市场多年的互联网企业为主体 ,均以各个细分市场中的领头羊为首。许多企业尚未实现盈利 。但美国市场依旧给予它们慷慨的估值 ,以市销率代替了市盈率 ,即市值/销售收入,而非传统的股价/每股收益。这意味着只要企业在所处行业中所占的份额足够高,就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

      针对市场有说法认为,炒作中国概念股的多为中国资金。但诸多市场专业人士认为 ,这种说法未免低估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大型中国概念股股东名单中,长期投资者 、大型机构投资者很多,有些中概股震幅较大,也受到对冲基金的喜欢。“由于资本管制的原因 ,中国的资金很难大规模出来,机构投资者QDII的份额很小。个人能够有多大的资金量 ?肯定还是国际性的投资者为主。”杨戈认为。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认为,目前集中上市已趋于尾声,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的估值也将逐渐转入理性。“泡沫肯定存在。但在赴美IPO的不少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行业份额领先。早期外资进入,助其建立了比较像样的管理团队、治理结构和发展战略。如果挑对了公司 ,即使三五年后泡沫破裂,投资也不会失败 。”摩根士丹利策略分析师娄刚说 。

      中概股扩容

      近十年来 ,民企赴美上市的行业从互联网扩展到新能源 、教育、医疗、消费等 ,再回到互联网,“越是高增长行业越获青睐”

      经过2007年后这一轮集中上市,中国概念板股的公司数量增加了80%,阵容得到扩充。

      1993年上海石化的上市,启动了大型国企的股改上市的第一单。从1993年直到2000年后 ,20多家大型中国国企完成股份制改造,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这可视为中国概念股的第一阶段。

      2000年开始,一批科技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 。最具代表性的是新浪、网易 、搜狐、携程等。这些公司当年上市时都处于亏损状态 ,数年后才开始盈利。互联网泡沫破裂 ,纳斯达克崩盘时,新浪 、网易还受到严重警告,股价跌破1美元,网易因财报问题曾遭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

      但2005年发生了一些重要转变 。建行在上市前几经考虑,放弃了赴美上市,选择登陆港交所 。从此大型国企告别了直接到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之路。接近交易的知情者透露,建行当时有几大顾虑。一是中国人寿在2004年3月因未披露国家审计署查出的54亿元违规资金,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二是在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件后,美国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上市公司的内控提出了严格要求 ,被认为是大大增加了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成本 ;三是建行作为国有大行被认为和政府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美上市受到的限制和监管将较为棘手 。

      但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赴美上市步伐没有停止。

      2005年8月上市的百度,每ADS盈利仅为3美分,却赢得了27美元的发行价。上市首日,百度报收122.5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54%。2010年4月29日,在Google退出中国后 ,百度净利润猛增165.3%,其股价也走出718美元的天价。截至本周,百度的股价在135美元附近,对应2010年业绩的市盈率约90倍 。从2005年12月上市的太阳能电力企业无锡尚德开始,“赴美上市公司的行业更加多样化。以尚德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以新东方代表的教育,以无锡药明康德为代表的医药 ,还有乡村基 、诺亚财富代表的消费行业。数量上也有很大的增加。”杨戈说。

      经过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积累了两三年的IPO需求重新启动,中国概念股去年下半年开始发力。

      根据纽交所的统计 ,2010年成为中国公司在美IPO数量最多的一年。34个IPO共募集资金36亿美元。以资本市场的暑假8月为界,2010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场1月—8月相对冷清,仅有11个IPO ,占33%;9月—12月 ,出现了23个IPO,占比67% 。

      “2010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集中于五个行业:TMT(数字新媒体)、医疗健康、教育 、新能源和消费 。美国投资者最看重增长,高增长的中国公司到美国来上市最适合,可能拿到比香港甚至比A股还要高的估值。”杨戈说 。

      进入2011年 ,上市企业主要集中于互联网行业 ,出现集中性的爆发趋势。创业板情何以堪

      “垃圾都扔给中国的创业板。”一位人民币基金大佬酒后吐真言

      一些创新模式的互联网公司投向美国资本市场的怀抱,使其俨然成为中国创业板的外包,也令中国的证券监管者坐立不安。

      在百度赴美上市完成后,2006年9月8日,商务部、证监会等六部委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十号文”),基本断绝了未来中国企业通过设立海外机构赴美上市之路 。这意味着“红筹模式”的大门已经关闭。五年来 ,除赶在“十号文”之前搭好海外结构的企业之外,再无突围案例。

      2009年下半年,中国创业板在启动,给予企业的估值曾平均高达90倍以上,截至本周,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也高达46倍。(参见本刊2011年第3期报道“火线分租”)。但为何国内创业板显得相对沉闷,而受人瞩目的创新型企业依然青睐于墙外开花?

      首先 ,拟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仍是最重要的原因 。以本轮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为例,很多企业创业多年 ,早期得到了美元风险投资的支持,设立了海外机构。根据ChinaVenture旗下CVSource统计 ,自2010年9月搜房网以来的36家赴美上市企业中,共有72家VC/PE机构参与投资 ,累计投资金额10.33亿美元,累计账面退出回报87.6亿美元,平均退出回报率7.48倍。红杉中国以九起退出案例遥遥领先 ,IDG资本、海纳亚洲并居第二。

      其次,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成熟的资本市场,高度透明化和规范是其核心优势。要成为公众公司,企业只需向SEC提交材料报备,主要条件是信息透明 ,充分披露 ,完全合规;交易所只负责审核企业数据是否达标  ,不存在任何行政审批之手的干扰 。企业在IPO过程高度自主,定价也完全取决于投资者的反应 。

      “中国证监会的备案制实际上还是审批制 ,审批行业 、盈利性 、成长性这些本该市场管的东西 。”一位PE界人士指称,创业板对发行人的最低要求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 ,净资产的不少于2000万元,但实际上隐形的门槛却更高。净资产没有4000多万你根本过不了关。”他分析认为,这可能说明证监会不相信企业,担心企业会虚报,因此干脆把门槛暗中抬高。

      在重重行政审批之下,一些表面上符合创业板要求,但实际用常识即能判断不具备增长性的公司挤占了中国的创业板。一位人民币基金的负责人在酒后吐真言 :“垃圾都扔给了中国的创业板 。”

      另一重要的制度差别在于退市机制 。一旦公司被证实出现严重问题,或者不能达到股价和交易量下限的要求,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会严格执行摘牌 。据i美股统计,今年以来美国市场中国概念股被摘牌十余只。但A股市场至今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退市制度,僵尸公司多年游荡在市场上,等待一波又一波的炒作。此外 ,美国特有的集体诉讼制度 ,也是对中小股东权利的有力保障。

      “我相信高科技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会倾向于到美国上市,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因为国内创业板等规则还不是很适用,也没有适用的估值体系。” 华兴资本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包凡表示。业内不少意见认为,像优酷这样尚未盈利的视频网站在美国市场获得大幅追捧的情况,在中国还暂时不会出现。

      回归大趋势

      海外上市企业的回归面临一个政策障碍,就是证监会是否正式承认“协议控制”的合法性

      并非所有的海外上市公司都如鱼得水 。远的如曾在纽交所上市的华晨汽车,2007年因交易萎缩无法再融资、维持上市要支付成本等,宣布从纽交所退市。最典型的是游戏公司群体的估值偏低 ,目前完美时空的估值仅为10.47倍,巨人网络为13.73倍 ,低于A股平均市盈率 ;盛大网络估值为27.05倍,远低于国内创业板平均市盈率。

      “很多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持续地呼吁早日开放国际板,好让它们回到中国。比如刚从纽交所退市的中药股同济堂 ,美国投资者确实不一定看得懂 。我相信他们或者要在香港上市 ,或者把结构改过来在A股上市。市场有进有出 ,这是双向选择 。”杨戈说,企业选择在上市地点 ,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估值  ,即在哪儿更能体现企业的价值 ,商业模式更能被理解 。相对于海外投资者 ,国内投资者更容易了解上市公司的素质和动态 ,上市公司也更容易在目标市场树立品牌。

      受创业板高估值的吸引,一些本已做好海外结构但尚未海外上市的公司 ,纷纷把海外结构撤销,重新在中国注册,预备A股上市。但已经海外上市的公司想要回归 ,首先要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认可,“等于要正式认可协议控制的合法性。”

      中国证监会早年曾和美国SEC签署过备案录,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需要通报中国证监会,获得无异议函 。但实际上,新浪首创的“协议控制”模式,即业务和收入都在境内,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纳入海外壳公司,并在美国上市 。

      对于这一规避中国证监会监管的做法,证监会从未发表过意见 。至今也处于灰色地带 。“合法不合法,一直没有最终定论。”一位投行人士称,“证监会此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十号文’出来之后就比较明确了,要赴美上市必须报批。而且很可能不批。”

      不过,即便没有“十号文”的人为限制,海外市场也无法成为整体替代方案。业内人士认为,从大趋势看,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始终不是主流,未来也不会成为主流 。

      “除顶级高科技公司外 ,最好的资本市场还是在本土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高成长的高科技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最多时270多家。90年代后以色列特拉维夫交易所逐渐发展成熟 ,200多家都回去了 ,剩下的70多家也很多是两地上市。”担任过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的潘小夏认为这是个大趋势,“我觉得中国未来也会走这条路 。”(责任编辑:风控部djj)

    开云电子成立于2000年4月19日,总部位于深圳 ,是我国第一批按市场化运作设立的本土创投机构。自成立以来,开云电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聚焦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大消费和企业服务 、文化传媒 、军工等领域 … [ +更多 ]
    微信公众号

    开云电子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Fortune Venture Capital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 :0755-83515108

    邮箱:fortune@ysjincai.com

    粤ICP备14030831号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