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等待,中国创业板首批过会企业终于亮丽现身。
“中国证监会首次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今天顺利召开,审核的7家企业全部获得有条件通过。”9月17日晚6时30分,发审委会议甫一结束,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向媒体通报了这一结果。
发审委委员蒋新红对本报记者解释说,“有条件通过,是指企业已经符合发行上市条件,但在信息披露等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对招股书进行修改。这不影响企业的发行上市。”
按照程序,此后拟上市公司和保荐代表人将落实发审委审核意见,证监会核查意见落实情况,并在履行必要的封卷等程序后,向企业发出核准发行的批文,企业在获得批文后,即可安排发行上市事宜。
一位将在18日上发审会的企业保荐代表人分析,鉴于深交所将于10月10日进行交易系统的全网测试,故今天过会的企业在国庆节前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申购会用到该系统。”当然,企业落实审核意见应该会比较快,因为没有实质性障碍。
据本报记者截稿前获得的信息显示,由于9月18日国庆演练北京部分路段戒严,安排在该日的第5次发审会于早上7点开始,原定下午2点的第7次发审会提前至11点。
直击首次发审会
证监会的日渐开放透明,在此次发审过程得到集中体现——首次向媒体开放、观摩发审会正式审核前的流程环节。
上午8∶30,中国证监会所在地北京富凯大厦A座一层0105室,7名发审委委员和4名企业代表、保荐代表人已悉数到场,并按桌上的台签一一就座。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第一场创业板发审会,现场气氛略显紧张。
创业板发审办一位副主任身穿红色上衣,非常醒目。“图个吉利,希望创业板红红火火!”她轻松的开场白和兴奋的笑容,让现场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一位证监会人士告诉记者,之前主板发审会是没有设置台签的,此次非常正规,只是“预审员”等台签不由地让人紧张,“有点像法庭审判”。
“大家上午好,现在我们开始召开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第1次工作会议。”8∶45,召集人王建平主持会议开始。
按照流程,在审核正式开始前,委员要填写《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与发行人接触事项的有关说明》,主要涉及两项内容:一是是否私下与本次所审核发行人或其他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过接触、是否接受过资金、物品及其他利益;二是发行人或相关单位、个人是否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委员对审核的判断。如有,要予以具体说明;没有,则签名确认。
实际上,这是创业板发审委新增加的一个环节,即委员要主动报告上述情况。而发审委会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作为企业能否过会的考量因素。
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场没有委员表示有需要说明的事项,均在“说明”上签了字。
发审会“七部曲”
自8∶45开始的发审委会议,到底都发生了什么?第一批两家过会企业,究竟是如何诞生的?这些被市场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会后得到了回答。
根据王建平委员介绍,创业板发审委会议议程共有七个环节。
先由预审员报告初审情况,并就有关问题提供说明,之后委员根据发行人的申请材料和初审工作底稿,对相关问题、审核意见和其他事项逐一发表个人审核意见。
第三步是最紧张的——会议讨论、形成发审会议拟询问发行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的问题,并请上述人员到会陈述和接受询问,时间不超过45分钟。
“委员审核非常细致,与企业和保荐人交流也比较多,而且相当专业,第二场结束时都一点十五分了,中午连饭都没吃上,一点半就又开始审下午的企业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而该组中有的委员晚上还有一场初审会要参加。
第四个环节是委员对所审核企业进行投票表决,表决方式采取封闭式记名投票,每个委员座位边上都放了一个投票器。工作人员负责监票及统计投票结果。
会议总结委员的主要审核意见,并形成本次发审委会议对发行人发行申请的审核意见。之后,预审员对审核意见记录确认并签名,委员对发审委会议记录、审核意见记录确认并签名,同时提交审核工作底稿。
最后一步则是宣布发审和会议表决结果,委员在表决结果上签名。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发审委会议实行全程录音。“这也是对委员勤勉尽职的一种监督,有争议的时候可以备查。”一位知情人士解释。
成长性、创新力
下午3∶45,第三场发审会审核的两家企业及相关保荐代表人相继走出富凯大厦。
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企业老总面带紧张后的兴奋,刚出会场就掏出一支烟,却翻遍了所有衣兜也没找到打火机,于是就向旁边刚刚点上烟的保荐代表人借。
“这次创业板的(审核)安排真没得说,有秩序,而且委员相当专业,沟通过程也很顺畅。不过真是紧张啊!”他在婉拒了记者询问审核结果后感叹。
发审委委员的专业性,是因为充分考虑到创业板公司的特点——多是高科技领域、新兴产业的成长性公司。
委员蒋新红在发审会结束后的媒体通气会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这次创业板审核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核;二是信息披露一定要充分,创业板企业有很多新的东西,新模式、新技术更强调信息披露充分性;第三,在看企业成长性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在他看来,创业板的发行条件里有两套财务指标,要求有成长性,是符合创业板特点的,但创新性没有确切的概念和定义。
“发行人要自己如实并充分进行阐述,保荐人也要核实并且切实领会创新概念。因为既然是创新,有些东西本来就是很难讲的,创新你说有个很明确的、固定的东西很难。”蒋新红说。
就如何判断创新性,朱增进委员表示,创业板发审委的架构设置之初,就预先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发审委委员构成考虑到这个特征,有一些行业的专家委员。
“企业自己有定位,保荐人有个基本描述,我们根据基本特征判断,哪些行业委员有助于判断这个企业在创新性或模式新颖性方面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就安排哪些委员参与发审),今天来看,制度安排是非常有成效的。”朱说,当天第一家企业(编者注,青岛特锐德电气)就是有创新的,相关委员对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做了解释,使其他委员有了清晰的认识,“几句话就有个非常好的作用”。
当然,在他看来,从委员角度来讲,不是说对这些一无所知,即使创新也是从原来的行业发展出来的,委员都有很好的专业背景,比如南方风机,哪一块有突出的部分,很容易判断出来。
“现在的发审是结合几个方面,目前为止这个运作是比较适当的,审核家数也比较多,时间进展总体比较顺利,没有产生巨大的争议。”朱增进说。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日网上有质疑本次上发审会的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嫌重大错报”。对此,朱增进解释说,证监会非常迅速的开展了这方面的核查,责成保荐人及相关部门进行核查,相关工作人员也通报了结果,“这个反应非常迅速,发审会依据这些结果做出了(有条件通过)这个决定”。
何为“有条件通过”
下午6∶30,中国创业板首批过会企业终于有了分晓。除了立思辰外,当天上发审会的其他六家企业也均“有条件通过”,分别是:青岛特锐德电气、南方风机、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重庆莱美药业、乐普(北京)医疗器械、北京神州泰岳软件。
“是否通过没有固定的指标,预先也没有想法,符合一家上一家,(根据企业情况)最后的结果是都有条件通过。”朱增进说。
蒋新红委员向本报记者解释了“有条件通过”的内容。
“说明企业已经符合发行上市条件,但在信息披露等方面还有欠缺,需要对招股书进行修改,不影响企业的发行上市。”蒋举例称,比方说公司应收账款假设坏账准备一年是3%或5%,跟同行业比可能是偏低或者是怎样,要说明一个理由,“这是信息披露问题,并不影响发行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本报记者看到的一份《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底稿》显示,青岛特锐德电气在2006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2009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分别是2776.35万元、4967.43万元、11764.04万元、14043.46万元,分别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57.09%、52.29%、71.41%、50.15%,“存在流动性风险或坏账风险”。
应收账款占比过高导致的财务风险,发审委对诸如这类问题如何理解?参加该企业发审的蒋新红对此未向本报记者做出解释。
当然,《工作底稿》显示,申报材料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如公司采用分阶段收款的结算方式、质保金回收期相对较长等。或是该行业特性所普遍存在现象。
审核结果牵动着各方神经。当午上完发审会的一家企业老总,刚刚走出楼门即接到了所在省省长的电话,“对,还是那个问题,其他都挺好的。根据审核意见尽快落实。”
前述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明了下一步的工作程序:审核人员经部门评议后向发行人和保荐人反馈审核意见;企业落实审核意见并向负责发审的部门进行回复;审核人员对落实情况进行审核。从企业落实审核意见的角度看,因为没有什么实质性障碍或困难,应该很快会回复完毕。
“确认落实了,由企业和保荐人对整套材料进行核对后,落实封卷,之后履行核准批文的行政程序。”该负责人说,企业在获得批文后可安排发行上市事宜。
至于第一批企业何时发行,该负责人表示,“取决于这个程序什么时候走下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