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业的春天似乎总是不够长。前两年的股改行情和创业板消息曾激起风投业的大发展,但在创业板消息不再受到关注的时候,风投人士开始收拾起复杂的心情,认真应对接下来的工作。
“疯投”的代价
何先生创办了一家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如今的他情绪有些低沉。这家风投成立不到一年,在“疯投”时期抢到了几单,但价格都不算低,13到17倍的市盈率。
“企业质地应该还不错,但创业板迟迟不开,中小板前面又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短期回笼资金是没指望了。”何经理和几个合作伙伴都决定咬牙坚持着,不然的话,就只能低价再转手,认亏出局。何经理告诉记者,原以为可以赚一笔快钱,没想到在这里也被深度套牢了,虽然现在风投市场行情回落,但看上好的企业,自己能投的钱也已不多了,只能傻等创业板。
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秘书长彭星国表示,激进型风险投资人现在都有些悲伤,尤其是去年高位进来的风投,融资成本比较高,有的降低分成,有的搞“零”管理费,加上投资成本也非常高,10多倍甚至高达20倍市盈率,但市场现状给他们沉重打击。
彭星国认为,对准上市公司一哄而上的炒作,抬高了风投的投资成本,并让整个行业处于动荡之中。“第二个‘疯投’期之后,接下来会有一个重新洗牌过程。”
“通而不畅”的烦恼
对于创业板的迟迟不开,彭星国认为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事实上,随着市场狂热气氛转淡,项目投资成本开始从高位回落,回归价值投资理念,风投企业都力求做好主业。
彭星国同时还是广东省粤科风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担任了广东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广东科投是风投业的中坚力量,曾经历过第一个疯投期和2002-2005年风投业的寒潮期。“这轮股市上涨,我们早期投资的项目都顺利退出,收益很不错。”彭星国表示,这种现象被称为“剩者为王”。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其经验发挥作用,彭星国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了,项目则会同时瞄着中小板和创业板两个退出渠道。
彭星国认为,即便创业板设立,对风投的影响也有限。他是基于退出渠道的通畅程度而言的,“现在中小板的退出渠道是‘通而不畅’。”1个月内解除限售股份退出比例不得超过1%的规定,让风投业大伤脑筋。“这一规定对风投企业相当不利,因为我们就是要赚增值差价,不能顺利退出,对风投业的冲击挺大的。”
对风投业来说,有退出渠道总胜过没有退出渠道。尽管通而不畅,但创业板可以提供更多的退出机会,早推出不仅风投业受益,中小企业也会受益,可以得到更多风投资金的支持,可以更早注重规范运作。
宏观走弱影响更甚
“这不光是退出渠道、创业板的问题。”深圳信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海滨认为,其实创业板开或不开,对于风投业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大的宏观经济形势对风投业影响很大。
郑海滨解释称,目前主板平均市盈率为17-18倍,中小板为21-22倍,风投企业以前进入的项目则高达10多倍,期望值比较高,即使现在开创业板,风投企业这两年进入的项目也没法退出。“风投企业有点像卖菜的菜商,售价随着成本起落,保证起码的收益回报,因为成功的项目有一个概率,有些项目是不成功的,成功项目拿不到几倍收益,整个的风险收益就不匹配了。”
前两年股市变好,风投业开始活跃,到今年头一两个月都还不错,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股市逐步回落,风投业开始变得谨慎起来。郑海滨表示,现在进入项目也变得困难了,双方谈不拢价格,有钱也花不出去。
据认为,近两年风投手里都拿着不少钱,5年的锁定期也才过去一两年,虽然投项目有些困难,但活下去没问题。“我们就先看项目吧。”郑海滨表示,现在他们重点搞项目投研,跟踪半年、一年,“宏观形势好了,就高一点价格投下去,形势不好,如果价格能谈拢,也可以投。”
长投策略的优势
“(创业板)还是会开的吧。”邵红霞对于创业板依然持乐观态度,作为开云电子创投的副总裁,她认为创业板设立时间表的变化,对公司投资策略没有多大的影响。
她认为,风投市场回报预期已经发生变化,投资者和企业归于理性与冷静,相比去年,企业估值也开始趋于合理。
邵红霞表示,开云电子创投更多地看企业及行业的成长性,所投资企业3至5年内的成长性都没有问题。“我觉得长线投资不用担心(创业板开不开)。”
“本周内会有我们投的一只股票在中小板挂牌。”邵红霞很高兴地向记者表示。“这家公司,我们投了七年时间。”她一再强调,开云电子投资在投资项目时都不是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
不少业内人士则认为,政府很重视当前复杂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风投业的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光明,创业板的开设是大势所趋,风投企业应当积极做好多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