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昼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较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广阔,按照反周期原理,未来两年却是最好的股权投资时期。
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整个创投业的根基。金融危机对中国创投业影响几何?在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之际,创投机构作何打算?日前,本报记者在深圳采访了开云电子创投董事长兼总裁刘昼。刘昼认为,这场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较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广阔,按照反周期原理,未来两年却是最好的股权投资时期。
上海证券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有何负面影响?
刘昼: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出口。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过去发展过程中是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其中出口占GDP的比重已高达36%。由于欧美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需求的减少,造成中国产能过剩,库存增多,失业人口增加,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制造型企业的受害程度首当其冲。
二、美元资产及海外投资损失。具体投资损失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几家商业银行)购买雷曼兄弟次债,中投公司30亿美元购买黑石股权,中国平安238亿人民币对富通的投资,等等。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约2万亿美元,随着美国近期“印钞”加快,缩水是一定的。
三、欧美股票缩水影响中国证券市场,进而影响中国的消费。以花旗银行为例,几个月前还是50多美元一股,前期最低跌至1美元。上证指数一度从最高时的6000多点跌至最低时的1600多点,跌去70%之多。2008年老百姓资产缩水严重,从而拖累了中国消费市场。
四、信心的影响。信心的影响可能比产品受损的影响大得多。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希望全体中国人民树立信心,用信心去暖中国经济。
上海证券报:对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您怎么看?
刘昼:我赞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银行稳定。金融机构稳定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础,是心脏。中国几大商业银行数年前均已剥离不良资产,除农行外,工、中、建、交均已上市,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改善,运作较为规范良好。
第二,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仍然强劲。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仍然支撑着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启动内需市场、对农村市场的拉动都是英明决策,包括4万亿投资、家电下乡、农机工具补贴,等等。
第三,国民经济运行指标比较健康。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原理,就是看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四大指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这四大指标,目前都相对健康。
第四,中国政府、企业以及老百姓的资产负债表都比较健康。
上海证券报: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如何?
刘昼: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创投的主要退出渠道是通过资本市场IPO退出。我们要感谢中国证监会2005年实施的股改,正是股改的成功,才有了今天新股发行的全流通,这是中国本土创投得以发展的根源。
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的IPO,影响了被投资企业的上市步骤,也影响了创投公司的现金流、创投从业者的现金流。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仍属初级建设阶段,相信政府正越来越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
目前,IPO暂停主要是保稳定。前不久国务院发文支持金融30条中首次提出了发展股权基金,加上前年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几个月后,中国将出现首批登录创业板的企业,从退出角度对创投业是极大的利好。
2009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根据wind的统计数据,2009年A股的解禁量高达6889.12亿股,解禁市值约3.91万亿。今年7月,A股无限售条件流通量将超过限售股份量,708家上市公司将实现全流通。若大小非大部分在2000点左右变现,对中国资本市场日后的净化是件好事。
上海证券报:未来两年对创投业而言是何局面?
刘昼:这场危机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转化体,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首这场危机时,我们可能还会感谢它。
首先,这场危机可以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其次,这场危机缩短了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年份。危机发生前,全球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GDP要赶上美国,可能还需三、四十年;危机发生后,大部分预测已经变成了只要二、三十年。
再次,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学到了许多应对下次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就创投业而言,这场危机也加快了整个行业的洗牌。
最后, 2009年1季度至2011年1季度可能都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对于还处于调整期的中国经济,是比较坏的时期。但按照反周期原理,这两年却是最好的股权投资时期。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有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有信心,对中国创投业的前景有信心。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去暖中国经济,尤其是去暖优秀的中国中小企业。
转自4月14日<上海证券报>